迎新晚会后的周末,林晓曦抱着琴谱敲开307实验室的门。玻璃墙上贴满电路图纸和银杏叶标本,李明远正对着显微镜观察叶片脉络,旁边放着个老式磁带机,里面循环播放着钢琴练习曲——正是她住院时每天听见的旋律。
“我想修复这本琴谱。“她把染血的《卡农》放在实验台上,看见李明远的瞳孔在触及“2008.9.15“时微微收缩。他戴上白手套,用扫描仪逐页扫描,屏幕上突然跳出隐藏的光谱图——每处血迹下方都叠加着心电图波形,而波形的峰值,恰好对应着钢琴键的频率。
“这是我母亲发明的'心跳谱',“李明远指着屏幕上的重叠图像,“用患者的实时心跳数据改编成钢琴谱,她说这样能让医生通过音乐感受病人的生命节奏。“他调出2008年9月的医疗记录,林晓曦父亲的手术预约单上,“术前音乐疗法“一栏写着李明远母亲的名字,附件正是这份染血的琴谱。
“那天她本来想用这首《卡农》稳定你父亲的情绪,“李明远的指尖划过屏幕上的血迹,“但在去手术室的路上,为了捡你落在走廊的银杏叶贴纸,滑倒摔在了开水桶上。“他打开储物柜,里面整齐码着十几本“心跳谱“,每本封面都贴着对应患者的银杏叶标本。
林晓曦翻到其中一本,看见封面上的叶子背面写着“LY-2008.9.15“,和李明远背包上的挂坠一模一样。“LY是'林晓曦'的缩写?“她抬头时,发现男生正盯着她手腕的烫伤,喉结滚动着说:“是'林月',我母亲的名字,她本名叫林静宜,后来随我父亲改姓...李。“
实验室的日光灯突然闪烁,李明远下意识护住桌上的磁带机,这个动作让林晓曦想起父亲出事那天,护士也是这样护住她的琴谱。她忽然注意到磁带机侧面刻着极小的“JY“字母,和她发卡内侧的印记相同——那是“静宜“的拼音缩写。
“你母亲...是不是和我父亲认识?“她翻开父亲的旧病历,手术同意书上的家属签字栏,除了父亲的名字,还有个模糊的“李静宜“签名,而日期正是2008.9.15。李明远调出母亲的工作记录,发现那年她负责的患者里,有个叫林建国的木工,诊断书上写着“术前焦虑,依赖钢琴音乐缓解“。
“我找到当年的监控了。“李明远打开笔记本电脑,2008年9月15日的医院走廊画面里,穿白大褂的女人蹲在地上捡银杏叶贴纸,不锈钢开水桶从推车上滑落,她转身护住贴纸的瞬间,滚烫的开水泼在右手臂上。而不远处的病房门口,小晓曦正趴在门上,手里攥着半片染血的琴谱。
“她从来没说过是为了我...“林晓曦的声音哽咽,看见视频里的女人在被送往急诊前,把捡好的贴纸塞进白大褂口袋,贴纸边缘露出“LY“的字母——那是她用银杏叶拼出的名字缩写。李明远忽然从抽屉里拿出个信封,封口处贴着2008年的银杏叶,里面是母亲手写的道歉信:
“晓曦小朋友,对不起今天没能陪你弹琴。你的银杏叶贴纸太漂亮了,阿姨把它贴在工作牌上啦。等阿姨手好了,带你去看医院后巷的百年银杏树,听说它秋天会下黄金雨哦。“
信的末尾晕开一块水渍,像是泪痕。林晓曦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对不起“,原来不是没能给她买钢琴,而是没能告诉她,那个改变她命运的医生,曾用自己的右手为她挡住滚烫的开水,让她的琴谱和梦想,都完好无损。
实验室外的银杏树下,李明远忽然摘下脖子上的银杏叶U盘,里面存着2008年病房里的录音:小晓曦弹错音时的轻笑,母亲温柔的纠错声,还有窗外银杏叶飘落的沙沙声。当熟悉的《致爱丽丝》旋律响起,林晓曦终于发现,李明远调试灯光时总哼的调子,正是这段被时光封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