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阅读素养与提升:PISA 2018中国测评结果及启示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北京项目组
- 4009字
- 2025-02-16 22:47:42
四、PISA 2018问卷设计框架
PISA 2018问卷内容和设计理念主要是从以往的PISA周期中使用的方法发展而来的,可以监控与学生成绩有关的学生、学校和教育系统因素的趋势,包括学生背景结构、学校结构和非认知/元认知结构,见图1-4。
这个总体框架详细说明了背景问卷结构和元素,整个框架包含16个模块。图1-4左侧的“学生背景结构”列(模块5~8)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他们迄今为止接受的教育,与这些列关联的题目通常会询问学生或家长。中部“学校结构”列(模块1~3和模块11~16)指的是不同级别(系统、学校和班级)的教育过程。与这些栏目相关的大多数问题都由学校回答,但有些可能会由学生或家长回答。右侧“非认知/元认知结构”列(模块4、9和10)询问学生各种非认知和元认知建构。框图的上半部分主要针对与阅读相关的主题,而该图的下半部分涉及一般主题,而不是特定领域或非阅读领域。
自2000年PISA开展以来,背景调查问卷研究出于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可以解释来自认知评估的分数的环境,包括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可靠和有效的非认知结果,从而可以解释政策和研究本身。迄今为止,在6个PISA周期中,新的针对特定领域和跨领域功能的非认知结果已经陆续出现在测试之中,在PISA 2018问卷中首次引入一个新领域——全球素养。

图1-4 PISA 2018问卷框架
以下将按照非认知和元认知、学生背景、教与学、学校政策与治理顺序介绍各部分结构。鉴于PISA 2018测试重点领域是阅读素养,将重点介绍关于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内容。
(一)非认知和元认知
学校和生活中的成功还致力于学习、尊重和理解他人、受到激励学习并能够调节自己的行为。这些因素可以被认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但它们本身也可被视为教育的目标,因为在经合组织项目中详细定义和选择关键能力(DeSeCo)的教育研究表明[12],非认知因素对于个人发展以及对生活和幸福的成功非常重要,因此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影响[13]。
鉴于非认知结果的重要性日益增加,PISA补充了与认知、学习相关行为的评估(例如自我调节、策略和花费的时间),具有非认知和元认知的结果,例如态度、信念、动机和愿望,主要在学生问卷中进行衡量,学校问卷中也有。这些结果可能具有一般性,例如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幸福感以及学校的辍学率,或与认知评估的领域有关,例如阅读参与度,对数学感兴趣或对科学的喜欢。
PISA 2018首次引入了全球素养的新领域。全球素养是指青少年能够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
当今社会,人们面临更多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年轻人来说,学习参与愈加相互联系、复杂多样的社会逐渐成为一种迫切需要,全球素养在相互联系和多元化的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他们需要在离开学校后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使他们能够在全球化世界中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他们需要与周围世界互动的知识和兴趣;不断增强的信心和好奇心,以及冒险、灵活性和韧性的精神,以及充分利用瞬息万变、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由于社会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例如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跨境工作),学校需要调整课程以满足学生未来生活的需求[14]。学校教育应提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学校还应鼓励跨文化敏锐度、容忍接受、尊重和赞赏,可以给学生机会从事促进国际和跨文化关系、交流的经验和对话,然后应该反思他们从中学到的东西经验[15]。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球性问题的熟悉程度,和已有的全球化技能以及学校是否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机会。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将回答他们对气候变化、贫困、贸易和移民等全球问题的熟悉程度,对一些全球化问题持有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其他文化的兴趣,是否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问卷还将询问学生,在学校有什么机会发展其全球竞争力。比如,学校是否提供了学习其他文化和探讨全球问题的机会;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和沟通技巧;是否提供了文化多样性的活动和校外活动?此外,这一评估还调查教师和学校领导,询问他们是如何将全球、国际和跨文化视角融入整个课程、教师培训和课堂活动中的。
从这两个方面的评估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全球素养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知识学习,它包括态度、技能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维度。
(二)学生背景
为了了解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内部及国家和地区之间学生学习成果、教育过程和公平问题,必须要考虑家庭背景变量,例如,社会经济文化地位(SES)和种族背景。PISA以其详细的、基于理论的SES和移民背景的家庭背景评估而闻名,特别是建立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综合指标,称为ESCS[16]。
近年来,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和公众言论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17]。因此,PISA还通过学生问卷收集有关学前教育情况信息,但15周岁的孩子是否记得清楚,这可能会有一定的挑战性。
除了个人背景之外,学校的办学水平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产生影响。因此,PISA在学校一级汇总学生数据,以描述学校的背景因素。这些应与结构因素结合使用,例如学校的位置和规模大小。
(三)教与学
校本教学是正规教育的核心过程,因此,决策者需要有关学校教与学的信息,以增加研究的解释力。教与学的评估集中在2018年主要测试领域——阅读素养,以及2018年创新领域——全球素养。关于教育有效性的研究,确定了以下方面可能影响学生阅读素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资格,教学实践,课堂气氛,学习时间以及校内和校外学习机会[18]。教学实践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室管理;老师的支持和认知挑战[19]。
(四)学校政策与治理
政策制定者对教学过程的直接影响有限。相反,他们的大部分影响是通过对学校因素的影响而直接影响学校,从而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重要的是收集有关这些学校层面因素的信息。研究表明,“基本的支持”能提高学校效能[20]。这些基本支持包括专业能力,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安排合理的课程;校长领导力和学校管理;父母的参与;学校氛围(有明确的规范和共同的价值观,有美好的学校愿景,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能进行真实和相互支持的互动);以及使用评价和评估手段进行改进等。此外,问卷将涵盖学校对阅读教学的硬件支持内容,例如,提供图书馆、信息通信技术设备和学校阅读素养课程。
PISA 2018问卷还需要了解与治理相关的教育系统内的问题。学生分配、选择和评估等情况可以用来监控学校质量以及促进学校的进步。其中一些信息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如OECD教育概况),而其他信息可以通过PISA学校问卷进行评估。
(五)关于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内容
PISA 2018通过问卷形式对学生阅读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关注其阅读状况与素养表现的关系。PISA 2018关于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主要涉及以下三个维度[21]。
1.学生的阅读乐趣
该维度共设置了5个题项,主要关注学生是否愿意阅读,并将其视为自身爱好,最后会通过IRT技术根据学生的作答合成阅读乐趣指数,该指数等于(或大于、小于)0,表示该生阅读乐趣等于(或高于、低于)OECD平均水平。
2.学生开展趣味阅读的状况
趣味阅读是指学生因为自身爱好,而非出于学习或工作等外在要求而开展的阅读,其开展情况能从侧面反映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也能体现出学生日常的阅读习惯。调查内容主要关注学生因自身爱好阅读杂志、漫画、小说类/非小说类书籍、报纸等材料的频率与时长。同时PISA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素养的定义需要更新,需要体现与21世纪所面临的读写任务相关的新技能。这就要求将阅读素养的定义扩展至更高层次的数字化阅读素养。”因此PISA 2018还对学生阅读纸质书和在电子设备上阅读书籍的比重进行了调查。
3.学生得到的阅读支持
有力的支持与引导是促进学生阅读的重要保障。PISA 2018虽未专门设置阅读支持这一调查主题,但有关内容都分别见于其他领域的调查之中。如学生问卷在调查课堂教学时,就涉及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阅读资源的频率;学校问卷在调查学校管理时,就涉及学校是否有组织读书社团、出版校报等活动,以及是否与当地图书馆、报社开展合作等。
(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 赵丽娟 张娜 段鹏阳 撰写)
[1]OECD(2019a).PISA 2018 Assessment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Paris: OECD Publishing.
[2]OECD.PISA 2018 Results: What Students Know and Can Do [R].Pairs: OECD Publishing, 2019.
[3]辛涛,李刚.PISA 2018:培育信息时代的阅读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8-09-19.
[4]辛涛,贾瑜等.PISA 2018解读:全球视野与中国表现——基于中国四省市PISA 2018数据的分析与国际比较[J].中小学管理,2020(1): 5-9.
[5]2018; OECD, 2019a, 2019b.
[6]澳门大学教育测验与评核研究中心.澳门PISA 2018研究计划报告:从国际比较的观点评核15岁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表现.内部资料,2019年12月.
[7]OECD.PISA 2018 Draft Reading Literacy Framework.Retrieved from https//www.oecd.org/pisa/data/PISA-2018-draft-frameworks.pdf.2016: 17.
[8]资料来源:PISA 2018 Released Field Trial and Main Survey New Reading Items,2019年10月更新。http://www.oecd.org/pisa/test/PISA 2018_Released_REA_Items_12112019.pdf.
[9]资料来源:PISA 2018 Released Field Trial and Main Survey New Reading Items,2019年10月更新。http://www.oecd.org/pisa/test/PISA 2018_Released_REA_Items_12112019.pdf.
[10]资料来源:PISA 2018 Released Field Trial and Main Survey New Reading Items,2019年10月更新。http://www.oecd.org/pisa/test/PISA 2018_Released_REA_Items_12112019.pdf.
[11]岑佳怿.PISA 2018 试测阅读样题的命制及启示[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19(12): 76-78.
[12]Rychen, D.and L.Salganik (2003[13]).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
[13]Almlund, M.et al.(2011(14)), “Personality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 IZA Discussion Papers, No.5500,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bour (IZA), Bonn, http://ftp.iza.org/dp5500.pdf.
Heckman, J., J. Stixrud and S. Urzua (2006),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and Noncognitive Abilities on Labor Market Outcomes and Social Behavior”,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Vol. 24/3, pp. 411-482,http://dx.doi.org/10.1086/504455.
[14]Fisch, K.and S.McLeod (2009), Did you know? 3.0-2009 Edit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 PHmwZ96_Gos (accessed on 15 May 2009).
[15]Bennett, J.(1993), “Towards ethnorelativism: A 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 Paige, M.(ed.), Education for the Intercultural Experience, Intercultural Press, Yarmouth, ME, https://www.amazon.com/Education-Intercultural-Experience-Paige/dp/1877864250.
Sinicrope, C., J. Norris and Y. Watanabe (2007), “Understand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 Summary of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Second Language Studies, Vol. 26/1, pp. 1-58.
[16]Willms, J.(2006), Learning Divides: Ten Policy Questions About the Performance and Equity of Schools and Schooling Systems, UNESCO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Montreal, http://www.uis.unesco.org.
[17]Blau, D.and J.Currie (2006), “Pre-School, Day Care, and After-School Care: Who’s Minding the Kids?”, in Hanushek, E.and F.Welch (eds.),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Elsevier, Amsterdam, http://dx.doi.org/10.1016/S1574-0692(06)02020-4.
Cunha, F. et al. (2006), “Interpreting the Evidence on Life Cycle Skill Formation”, in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 Volume 2, Elsevier, Amsterdam.
[18]Creemers, B.and L.Kyriakides (2008), The Dynamics of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A Contribution to Policy, Practice and Theory in Contemporary Schools, Routledge, Abingdon.
Scheerens, J. and R. Bosker (1997), 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Pergamon, Oxford.
[19]Klieme, E., C.Pauli and K.Reusser (2009), “The Pythagoras Study.Investigating Effec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wiss and German Mathematics Classrooms”, in Janík, T.(ed.), The Power of Video Studies in Investigat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Waxmann, Münster.
[20]Bryk, A.et al.(2010), Organizing Schools for Improvement: Lessons fro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Chapman, C. et al. (2011),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Challenging the Orthodoxy?, Routledge, Abingdon.
[21]顾理澜,李刚等.PISA 2018解读:中国学生阅读开展状况的分析及建议——基于中国四省市PISA 2018数据的分析与国际比较[J].中小学管理,2020(1):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