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天下英雄,惟叔祖与朕耳!

汝南王又说:

“有一人年轻好战,血气方刚——楚王司马玮,可为英雄乎?”

司马衷答:

“楚王虽是宗室,然年轻气盛,心性单纯,腹无良谋,非英雄也。”

汝南王有些着急了。

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难道,陛下此番是有了压制外族之心?

于是便试探性地说道:

“匈奴五部、鲜卑三部,骑兵骁勇,众至十万,可为英雄?”

司马衷笑曰:“冢中枯骨,朕早晚必擒之!”

这也不对?

汝南王司马亮这下是真猜不动了。便说道:“除了这些之外,臣实在不知了。”

司马衷这时才遥指天外,缓缓说道:

“能称作英雄的人,他们隐忍坚毅、足智多谋,有包藏宇宙的智慧,也有吞吐天地的志向。轻易不出手,一旦出手,便令天地也变色,朝野也为之震颤……”

汝南王司马亮愣愣道:“谁能当之?”

司马衷以手一指汝南王,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叔祖与朕耳!”

“什……什么?”

汝南王闻言,内心大骇!

身体也突然僵直,往后倒去,原本席地跪坐的姿势瞬间倾斜,双腿撞到桌案,几乎将桌案掀翻。

“天子此言是何意?”

“是……本王心中所想的那个意思吗?”

“与皇帝陛下并列为‘英雄’……”

“陛下岂不是,怀疑老夫要谋反?”

无数的念头在心头闪过,却愣是发不出任何声音。

司马亮呆张着嘴,双目瞪得浑圆。

心脏像忘记跳动一般,血液也仿佛凝固了。

数秒过去了,他的双手还抽搐麻木,无法自如地抬起,只觉得指尖冰冷至极。

“叔祖没事吧?”

见汝南王惊颤不已,整个人几乎都要背过气去。

自己这叔祖,年纪一大把了,司马衷还真有些不忍心折腾。

要是叔祖真有些什么旧疾,指不定就在这儿伸腿瞪眼了。

“叔祖,方才乃是野史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桥段,朕忍不住模仿了一段。”

“学得可还像吗?”

司马衷此时已经转到这一侧,亲自扶住汝南王的双臂。

只是脸上,带着些恶作剧的嬉皮笑脸。

这个可怜的胖老头。

竟是站立都不稳了。

感受到被人搀扶,汝南王转头一看。

竟然是陛下。

但是眼看着,陛下已经恢复了以往那个天真纯粹的模样。

甚至,还有几分顽皮。

可刚才。

汝南王分明看见陛下的眼底……

那肃杀与忌惮,竟是齐齐浮现!

怪了事了……

汝南王司马亮揉揉自己的眼睛,再重新睁开。

可眼前的陛下,依旧是眼神清澈,感觉不出任何敌意。

汝南王静下心来,在心底暗想:

“曹操煮酒,论英雄?”

汝南王一把年纪,活得久、见得多,经史自然读得也熟。

特别是对于前朝之史,他自觉已经掌握了十之八九。

“虽然,史书上不曾有过曹操‘青梅煮酒’的典故。”

“但是《三国志·蜀书》中,倒是记载——”

“在一次饮宴中,曹操对刘备说过类似的话,把刘备吓得筷勺也丢了。”

“如此,坊间野史倒是有可能进行一番‘青梅煮酒’的添油加醋。”

汝南王稍稍松了一口气。

“难道,陛下刚才,真的是在作弄老夫?”

汝南王平静下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

他将案桌上的酒杯重新摆正,接着便向天子致歉。

司马衷倒是没说什么。

好像无事发生,依旧饮酒。

但这酒,汝南王却怎么都没心思再喝下去了。

接下来的时间,汝南王身上就像有虫子在爬,他坐立难安、心不在焉。

于是没过多久,汝南王便拱手作揖,向司马衷辞别。

这九华台……

他是一秒也待不下去了!

“陛下,老臣身体突感不适,请允许老臣先行回府……”

司马亮躬身俯首,语气低落,没有了来时的兴致。

甚至眼神都没再敢看向天子。

“叔祖既身体抱恙,便速速回府歇着吧。”司马衷也很爽快。

“诺。”

汝南王司马亮如获大赦,匆匆离去。

看着汝南王离去的身影,司马衷不由得嘴角发笑。

“朕假装,听了野史模仿一二。但这汝南王,八成却是不会相信。”

“今天,看样子给这老头吓得够呛。”

“以司马亮的性格,估计今晚他就得逃回汝南封地去了……哈哈。”

司马衷拍拍手,摇头晃脑,用右手举起煮好青梅的酒坛子。

此时,梅酒已经凉下来了,正带着最后的一丝温热。

梅子的七分酸和三分甜,充分溶释在了酒里,增添了许多风味。

司马衷一个仰头,便将整坛酒几口饮下。

顿觉酸爽自在、潇洒异常!

……

马车里。

汝南王还在一刻不停地回想。

“天下英雄……”

“惟叔祖与朕,惟叔祖与朕……”

汝南王越想,额头的冷汗越是如下雨似的,簌簌而下。

“陛下一向在学业上没有成效,太学博士皆评价其多年‘学无所成’。”

“怎么可能突然喜欢上研究经史,就算只是野史,陛下也不会像这般感兴趣!”

“果然……”

“是贾南风在捣鬼吗?”

“本王的直觉,一向很准!”

“本王先前还以为,贾南风想要拉拢于本王。没想到,贾南风乃是要独吞整个朝野!”

“真是最毒妇人心……最毒妇人心呐!”

“不知贾南风是用了什么手段,才教会了陛下这么一套典故……”

“陛下天性淳古,没准此时,也真信了贾南风的话,认为本王怀有二心……”

汝南王司马亮越想,越觉得这个分析无比正确。

“怪不得,初一见面,陛下便称呼老夫为汝南王。直到说完词,才重新叫回叔祖……陛下果然是在背词!”

“不成,不成!”

“本王要即刻离京!”

他掀开纱帷,催促车夫:

“赶快些!快些赶回府上!本王有要事!”

……

汝南王府邸。

司马亮的次子司马矩正在整理戎装。

司马矩此时任屯骑校尉,今晚正有当值要务。

见父亲急匆匆地赶回来,不由得心生不解。

便开口问道:

“父王为何这般行色匆匆?发生了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