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自序
上编 学术史
搜访逸籍 制礼定乐
一
二
三
四
论杨慎对明清考据学的贡献
一
二
三
清代考据学的启蒙
一
二
三
四
论清代考据学的学术宗旨
一
二
三
论清代考据学的学术规范
一 “无征不信”“孤证不立”的论证规范
二 “以经证经”“去古未远”的用证原则
三 “袭用前人成说”、征引文献资料必须引用原文注明出处的引据规范
论清代数学考据方法
一
二
三
对清代考据学批评之批评
一 稽古不是“复古”
二 博征不可视为“烦琐”
三 “门户之见”的具体分析
考据非为稻粱谋
一 从考据学派的学术动机来看
二 从考据与谋生的关系来看
乾嘉考据学文字狱成因说辨
一
二
三
四
五
论皖派考据学的学术特点
一 关于皖派的划分问题
二 “实事求是,不偏主一家”
三 重视小学,成就斐然
四 道在六经,研经求道
从武亿的学术之路看乾嘉汉学壮大的原因
一 师友的影响
二 官僚兼学者的倡导与支持
三 汉学者注重学术教育,培养考据后备人才
中编 文化史
河洛文化中的古代水文化举例
一 河图洛书
二 《道德经》中的水文化
三 河伯、洛神
四 《诗经·国风》中的河洛“水文学”
五 河流的化身——龙
论辽文化对唐文化的继承
一 精神文化
二 制度文化
三 物质文化
辽、金对中原典籍的搜求
一 辽、金对中原典籍搜求的主要方式
二 辽、金搜求中原典籍的原因
辽朝科技述略
一 医学
二 天文历法
三 冶金与金属加工
四 交通工具
五 文化用品
六 建筑
七 畜牧·农业·园艺
结语
辽代娱乐文化之研究
一 辽代娱乐文化探源
二 辽代娱乐文化的特点与成因
论辽朝契丹人的孝忠妇道观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一 孝亲
二 忠君
三 妇道
四 成因分析
辽朝夷夏观的演变
一
二
三
双轨制与辽文化
一 双轨制是对不同文化类型的认同
二 双轨制下多元文化的并存与发展
三 多元文化并存下的文化融合
四 结束语
辽朝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抉择
一 不可避免的碰撞
二 比较明智的抉择及其结果
辽代不存在诸行宫都部署院考
射柳源流考
《射柳源流考》补正
戴柳、插柳风俗考论
一
二
三
论中国古代的柳崇拜
一
二
三
下编 文献
汉字书写下行原因蠡测
论李善《文选注》的文献学价值
一
二
三
章学诚与湖北及《湖北通志》
一
二
三
浅议《清实录》的编纂及其价值
一 《清实录》的编纂
二 《清实录》的史料价值及不足
三 前人对《清实录》的利用
对《史讳举例》的补充与修正
一
二
三
《全宋文》徐铉文点校问题
一 断句标点
二 辑佚时将后人之文窜入
三 当校而未校
四 不当校而校
五 证误本有出入
六 文尾小字注失误
七 与底本不符
八 字体混用
九 排印错误
《清史列传·儒林传》书名标点商兑
一 漏标书名号
二 将书名错标为专名
三 非书名而错标为书名
四 书名中阑入其他文字
五 误将几种书视为一书
六 将一书错标为二书
七 书名标注不一致
朱子辨伪平议
一
二
三
本校法
一 可发现选条立目的问题
二 可发现释义系统的问题
三 可检验书证的准确性
四 用本校法可以检验出版校对质量
蒐北魏之佚籍 成学术之大观
一 开疆拓土,创新门类
二 广搜博辑,甄别谨严
三 考证精审,持之有故
四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陈述先生整理辽文献的主要成就
一 汇辑《全辽文》
二 点校《辽史》
三 撰著《辽史补注》
郭康松著作目录
更新时间:2025-04-24 17:20:39